译文(全诗意思翻译)

(一)

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,清晨送走你后,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!
到了洛阳,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,就请转告他们,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!


(二)

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,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。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,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。

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,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,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,而我却要独自留下,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。如果洛阳亲友询问我的情况,请你一定转告他们,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,贮藏在玉壶中一般。


(三)

迷蒙的烟雨,连夜洒遍吴地江天;清晨送走你,孤对楚山离愁无限!朋友啊,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;就说我的心就像冰心一样晶莹剔透,如玉壶一般坚守信念!


(四)

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,我来到吴地,天明送走好友后,只留下楚山的孤影。

到了洛阳,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,就请转告他们,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,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。

注释

芙蓉楼:芙蓉楼:原名西北楼,登临可以俯瞰长江,遥望江北,在润州(今江苏省镇江市)西北。据《元和郡县志》卷二十六《江南道·润州》丹阳:“晋王恭为刺史,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,西北楼名芙蓉楼。”一说此处指黔阳(今湖南黔城)芙蓉楼。辛渐:诗人的一位朋友。
寒雨:秋冬时节的冷雨。连江: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,形容雨很大。
吴:古代国名,这里泛指江苏南部、浙江北部一带。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。
平明:天亮的时候。
客:指作者的好友辛渐。
楚山:楚地的山。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,因为古代吴、楚先后统治过这里,所以吴、楚可以通称。
孤:独自,孤单一人。
洛阳:现位于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。
冰心:比喻纯洁的心。
玉壶:玉做的壶。比喻人品性高洁。

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。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,这次拟由润州渡江,取道扬州,北上洛阳。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,然后在此分手。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。

赏析一

       开元末年(741年),王昌龄受任南京江宁丞,辛渐是诗人的挚友。此间,辛渐由润州渡江,取道扬州,北上洛阳回归老家。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,然后在芙蓉楼分手。设宴饯别辛渐后,王昌龄写下了两首赠别诗,本诗是其中的一首。饯行之前一天晚上,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的雨,第二天清晨饯别辛渐时,迷蒙的烟雨仍然笼罩着吴地的江天,风雨中透着一丝丝寒意。友人渐渐远去,身影消失在烟雨之中,只剩下诗人独自一人,还站在江边遥望友人远去的方向,猛然转身之时,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,无比孤独,无比寂寞。告别辛渐时,诗人叮嘱他说:“如果你回到了老家洛阳,有亲朋好友向你打听起我的情况,就请你转告他们,虽然官场芜杂,风险很多,但我一直固守我自律高尚的人格、光明磊落的胸襟、清廉自守的品质,一如纯洁透明的冰心储于玉壶之中一样,没有自惭之处。”

       这首诗的首句,看似在写眼前的实景,但暗中说明诗人因为友人即将离去,自己一夜难以入眠,所以才会听到“夜雨”之声,才会想象到“连江”,以至“入吴”这一水天相连、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。不但如此,这幅图景还烘托了第二句直接写送别友人时的感伤,以及友人走后的孤独。最后,用“冰心”“玉壶”作比喻,说明自己初心不改,让家人不用对自己有所惦记牵挂。这里不仅比喻贴切,而且也使诗中的形象更加生动、富有立体感,诗意的深味与艺术的精妙,让最后两句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。(节选自李锡琴著《一天一首古诗词》  )

赏析二

 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。

  “寒雨连江夜入吴”,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,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。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,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。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,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。“连”字和“入”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,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,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。 但是,这一幅水天相连、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,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。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、檐前铁马、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,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,他只是将听觉、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,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,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“平明送客楚山孤”的开阔意境。

  后两句,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。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,对友人的嘱托。洛阳,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三

       这首诗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。

       这首诗写平明送客,临别托意。“寒雨连江夜入吴”,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(江宁一带,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),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。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,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。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,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。“连”字和“入”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,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,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。 但是,这一幅水天相连、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,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。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、檐前铁马、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,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,他只是将听觉、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,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,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“平明送客楚山孤”的开阔意境。清晨,天色已明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四

     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,描写的是送别的状态,并没有对背后的关系进行过多交代,我们要读懂他,就要了解王昌龄创作这首诗时自身的状态,就能更清晰地理解他的诗意。

       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,当时由润州(今镇江)渡江,取道扬州,北上洛阳。王昌龄是江宁丞,陪他到润州,然后在此分手。芙蓉楼原名西北楼,登临可以俯瞰长江,遥望江北,在润州(今江苏省镇江市)西北。

       前面两句好理解,就是写早晨送别时候所见到的景色。“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”唐诗写景,从来都是寓情于景,我们看到王昌龄所描绘出来的景色,就自带了萧瑟、黯淡的离别之情。昨夜江雨声声,更添寒色,今朝送君远行,江面的楚山孤峙,倍感伤怀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五

       凄寒孤寂中仍有冰心玉壶般的纯粹坚守。

       寒雨连带着江水,像云幕一般逼近。水天相连,雨势浩大,悄然而来。这是一片壮阔的凄风苦雨。满江夜雨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,笼罩着吴地江天,也萦回在两个离人的心头。天刚亮,诗人要送好友北归洛阳。清晨的离别格外冷清。诗人的心情像被寒雨淋了一夜的楚山一样暗淡而孤寂。“楚”本指山的地界,但“楚”字本身也暗示了辛酸苦楚的心情。满纸烟雨染江天。“连”字的气势、“入”字的动态、山的兀傲、平明的亮色却为夜雨离愁注入了力量,使人感到孤寂,但不孱弱。

       临别,诗人叮嘱远行人,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。冰心和玉壶暗合“寒”“孤”,但更有澄净纯粹的自尊自重之感。诗人鲍照曾用诗句“清如玉壶冰”比喻高洁清白的人格。王维、崔颢、李白也都以冰壶自励,推崇光明磊落、表里澄澈的品格。王昌龄的此番嘱托也传递了自己在困境中仍然冰清玉洁、坚持操守的信念。据载,王昌龄“不矜细行”,“谤议沸腾,两窜遐荒”。曾被贬岭南,此时正任江宁府(南京)丞的诗人当是有感而发。

王昌龄

王昌龄

王昌龄(王江宁,698年—757年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(今西安)人,盛唐著名边塞诗人。

他早年贫苦,30岁左右进士及第,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、汜水尉,因事被贬岭南,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,被谤谪龙标尉,安史乱起,被刺史闾丘晓所杀。其诗绪密而思清,与高适、王之涣齐名,有“开天圣手”“诗天子”的美誉,代表作有《从军行七首》《出塞》《闺怨》等。


►5篇诗文

猜您喜欢